[201905 ‧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‧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藝術之島,我們只想找頓飯吃]
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範疇內的諸多小島中,直島是名氣相當響亮的一座。一座14平方公里,比綠島還小一點的島嶼,就有地中美術館、李禹煥美術館、倍樂生之家三座重量級美術館,還有草間彌生、安藤忠雄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,可說是座藝術之島。
由於島上的公車不算方便,開始跳島前,我們就預期這會是趟運動量很大的旅行。沒想到我們遇到的第一個挑戰,是摸黑找飯吃。
直島大致分為宮浦(Miyanoura)、本村(Honmura)、倍樂生之家(Benesse House)三個區域,住宿主要集中在宮浦與本村。宮浦港是直島的主要入口港,生活機能方便很多,有較多開得比較晚的餐廳可選擇,還有一間小七(營業到晚上10點)。但當然越方便的地方越是兵家必爭之地,雖然我們提早3個月訂房,手腳還是慢了一步,預算內的房間已經被訂完,只好轉戰直島另一頭的本村。
本村是家計畫(House Project)的主要場域,藝術家修復這裡的廢棄住屋、廠房、寺廟,成為融合空間與藝術的展場。相對人口密集的宮浦,本村的氛圍沉穩許多,走在建築之間,會不知不覺靜下腳步。這裡有成列美麗的木造建築,還有松樹蒼勁、造景一流的日式庭院,時常讓我與B先生在別人家門口伸長脖子,嘖嘖稱奇。
我們抵達本村已經是晚上7點,氣象預報顯示的最氣溫是攝氏18度,沒料到的是海風大到像颱風一樣,體感溫度瞬間再降好幾度。穿著長袖襯衫和薄外套的兩人冷得牙齒打顫,想趕緊找點熱食,殊不知隨著夕陽西下,整個本村也跟著暗下來,只有幾盞微弱的路燈照明,燈光範圍外完全是伸手不見五指的狀態。
這才發現,由於本村的人少,隨著末班船離去,幾乎所有設施都會在傍晚5點跟著關閉,包括超市與絕大多數的餐廳。初來乍到的我們在黑暗中試圖摸清方向,循著google地圖路徑,舉起手機充作照明。木造房屋漆成黑色的外牆,吞食有氣無力的光線。
我們從沒想過,來到這麼熱門的日本觀光景點,竟然有帶上頭燈的必要。
我們緊接著發現另一個殘酷事實,在本村,供應晚餐的餐廳5根手指頭能數出來,而且幾乎都要事前預約。我們扁著肚子,撐著早上5點起床後就沒闔過的眼皮,像賣火柴的小女孩般望進那些暈黃的、飄出熱食氣息的玻璃窗,心中的美食幻象還沒映現清楚就被吹滅:
海鮮定食,今日預約已滿。
烏龍麵,下午3點結束營業。
蛋包飯,今日公休。
炊飯,沒有理由地暫停營業。(why!!!)
由於民宿主人不和旅客住在一起,我們不知道能找誰幫忙。偶爾在漆黑小巷撞見零星拿著地圖、舉著手機、用雨衣包裹全身保暖的外國遊客,也只能交換一個苦笑和「你也沒東西吃呀」的眼神後分頭前進。兜轉快一個小時,我們看到一個居酒屋模樣的、飄出烤魚香與乾杯聲音的小店,感覺遇見生命中的浮木。
果不其然,這間店也以預約客為優先,我們在玄關等待,聞著飯菜香,累到說不出話。拉門開開關關,路上偶遇的那幾位外國人一個個冒出來,他們也找到了肚皮的生命浮木。
一個小時後終於輪到我們入座,菜單是清一色的瀨戶內海魚料理。我對魚其實沒有愛,但到了這個時候,不管面前是什麼,我都能吃下去。
後記:隔天晚上,我們發現住宿隔壁的巷子就有一間開到晚上9點的好吃茶粥與炸蝦咖哩Seven Islands。原來幸福的青鳥,一直都在我們身邊(泣)